主动脉瓣狭窄(Aortic Stenosis,以下简称AS)是一种隐匿性很高的慢性疾病,在疾病进展到早中期通常不发展出症状,即使是重度AS的患者,也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症状。
然而,AS一旦发生症状后,患者的预后就会变得很差,平均存活时间只有2-3年,甚至在做了手术后,很多患者的生存时间仍没有明显延长。

由于这些特点,AS有时又被称作“隐形杀手”。然而,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,这种疾病的总发生率并不是很高,只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占2%[1],且在做好一些预防措施过后,该疾病的发生或进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止。
那么,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去预防AS的发生呢?
1、改善饮食
改善饮食是预防AS的核心措施,因为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会引发很多健康问题,覆盖了大部分导致AS的风险因素,例如肥胖、高血压、高血脂等。改善饮食习惯的总体原则大致如下:
(1)在主食中降低精致谷物制品的比例(如白米饭、面包、各式甜点),同时增加全谷类主食(粗粮)的比例,每天的主食摄入量不宜超过300克。控制每天的糖摄入量少于50克。
(2)降低在餐饮中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,不吃肥肉和加工肉,每天吃少于40克的红肉,每周吃超过200克的鱼肉。同时以不饱和脂肪或富含ω-3脂肪酸的鱼油为主,每天摄入油脂不超过50克。
(3)尽量不喝肉汤,或至少低于每天100克。
(4)每天摄入30-50克左右的坚果。
(5)降低食盐摄入,每天饮食的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。
(6)每天吃大约500克的蔬菜(以深色蔬菜为主,如西蓝花、青菜等)和300克的水果,确保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的充分性。

2、保持运动的习惯
坚持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总体风险,还可以维持健康的体重,延长寿命。运动需要遵循的原则大致如下:
(1)一周应做3-5次运动,总时间应不少于150分钟。
(2)每次运动的时间应至少不少于30分钟,有氧运动在50-55分钟时对人的健康益处达到峰值,所以不建议每次运动时间超过60分钟。
(3)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(慢)、骑自行车、做体操、打球等。如果选择低强度的运动,如散步、太极拳、做家务等,应适当延长10-20分钟时间或每周多做2-3次运动。
3、戒烟限酒
吸烟和吸二手烟也是导致AS风险显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,烟草燃烧后的成分会损坏血管内皮细胞、削弱免疫系统以及增加体内炎症的发生率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主动脉瓣加速硬化,进而促进AS的发生[1]。所以,要预防AS,吸烟者必须戒烟,如果周围的人吸烟,也应该阻止他们,或至少捂住口鼻离他们超过2米,位于他们吸烟反风向的位置。
少量饮酒可以可以改善人体内的脂质水平,降低血栓和动脉硬化的概率,从而减少AS的风险,但每天的饮酒量不宜超过14克酒精,大约是100克葡萄酒的量。大量饮酒会引发炎症、免疫系统异常、肥胖和心血管疾病,所以喝酒必须限制在安全的饮用量内,由于酒精是致癌物,饮酒对健康带来的好处并不能抵消它的坏处,所以最好还是不要喝酒。
4、作息规律且保持好心情
不规律作息、工作压力大、抑郁和情绪不稳定也常被视为是患病的重要原因。有研究指出,规律的充足睡眠(超过7小时)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病的风险【2】;工作压力大也会导致血管硬化、主动脉瓣叶硬化,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则显著缓解了这一现象.
科学研究证明,易怒、情绪波动大以及抑郁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所以预防AS也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稳定的心情,懂得知足常乐。
5、正确且及时用药
如果有高血压、糖尿病或高血脂症,那么就需要按照医嘱坚持吃药以避免病情恶化,因为这些基础疾病都可能会导致AS,合理使用降血压、降血脂、降血糖的药物将能够有效地使病情不朝着AS发展,也可以延缓已经发生的主动脉瓣硬化和AS的进展。
但是,如果有重度AS或者症状性AS,一些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不能使用,具体意见需咨询医生。

6、保持牙齿和牙龈健康
细菌感染导致口腔内部发炎可直接导致AS,所以需要日常维护口腔的卫生与健康,刷牙时不宜太过用力,因为可能会导致牙龈炎。为防止细菌感染,需要定期去牙诊所清理口腔。
7、及时筛查
如果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或主动脉瓣硬化,则应该定期去医院筛查,2年一次为宜。由于患有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的患者发展为AS多集中在30-50岁,所以这类患者需要在30岁开始就定期入院检查。而主动脉瓣硬化一般在60岁以后才高发【3】,所以建议高龄者在60岁时检查是否有主动脉瓣硬化,如果确认有主动脉瓣硬化,则需定期检查。
参考文献:
[1] Stewart, B. F., Siscovick, D., Lind, B. K., Gardin, J. M., Gottdiener, J. S., Smith, V. E., ... & Otto, C. M. (1997).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.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, 29(3), 630-634.
[2] Kivimäki, M., Nyberg, S. T., Batty, G. D., Fransson, E. I., Heikkilä, K., Alfredsson, L., ... & Clays, E. (2012). Job strain as a risk facto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: a collaborative meta-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. The Lancet, 380(9852), 1491-1497.
[3] Fox, C. S., Guo, C. Y., Larson, M. G., Vasan, R. S., Parise, H., O’Donnell, C. J., ... & Benjamin, E. J. (2006). Relations of inflammation and novel risk factors to valvular calcification.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, 97(10), 1502-1505.
©Copyright 1998-2023, MicroPort CardioFlow Medtech Corpor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 | 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沪ICP备2023023560号
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14876号
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沪)-非经营性 - 2024 - 0135
“MicroPort CardioFlow”及“
”为我司注册商标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