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动脉瓣的平均厚度只有0.3mm,每个人一生主动脉瓣会开合将近20亿次,因此主动脉瓣较为容易损坏。除此之外,细菌感染、老化等多种多样的原因,也威胁着主动脉瓣的健康,最终造成主动脉瓣的狭窄。
主动脉瓣狭窄发生时,瓣膜变硬、灵活性降低、而且不能完全的打开和关闭, 阻挡了血液的泵出,导致输出的血液不足。 心脏不得不加大马力泵出血液,久而久之,这种长期的“过劳”状态会永久损伤心脏肌肉,造成心脏衰竭。心脏衰竭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,甚至还会导致死亡。
目前,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案只有两种,一种就是做手术,一种就是吃药。但是,重症主动脉瓣狭窄没有“治本”的治疗药物,而且在某些情况下,药物可能有害。因此,手术治疗成为更多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,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,分别为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以及最新型的微创介入治疗。
在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时,需要先进行麻醉,在心脏停跳的状态下建立体外循环,在胸口切开20CM的创口并切开心脏,切除病变的瓣膜,用人工瓣膜替换。
整个手术时间和术后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,一些年老体弱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无法接受外科手术;而且在外科手术后,病人还可能有发生卒中、心肌梗死,甚至死亡的风险。
微创介入治疗手术,只需在大腿的股动脉划一道小小的口子,将人工瓣膜通过导管输送到病变的主动脉瓣膜处并且释放,代替坏掉的瓣膜,恢复心脏“阀门”正常的开闭功能,就能让血液循环恢复通畅。
执行TAVR手术时, 生物瓣膜通过完全折叠进入导管,导管再通过大动脉进入心脏。
TAVR的常见入路分为:
通过成像和输送系统,医生将导管定位在病变的瓣膜内。完成定位后, 医生可以通过自动手柄逐渐释放瓣膜;下图二显示的是释放中的瓣膜。 当瓣膜完成完全释放后, 生物瓣膜在病变瓣膜内完全展开,并替代了患者体内原生瓣膜的功能。
人工瓣膜被压缩并放置在导管上。导管和压缩的瓣膜将通过血管,达到病变的主动脉瓣。
医生将人工瓣膜从导管中释放出来,把主动脉瓣叶的病变部位推到一边。为了确保新瓣膜的定位和放置准确,医生将使用特殊的X光设备。
一旦安装到位,新的瓣膜将立即开始工作恢复健康的血流。在测试确认新的瓣膜功能正常后,医生会取出导管,关闭切口,将患者转移到康复区。